上海作為中國的國際經濟、金融、貿易、航運、科技創(chuàng)新中心,廣泛的國際文化、經濟、貿易交流活動讓其成為目前防疫工作的第一線。面對復雜困難的疫情工作,上海海關真抓實干,筑牢國門檢疫防線,有效遏制疫情通過口岸蔓延擴散,彰顯出新時代國門戰(zhàn)疫的海關風采。
圖片來源:中國海關總署
上海海關的起源與發(fā)展
1. 古代上海海關(1113-1842):
上海海關起源及宋代市舶機構
據(jù)《北宋要輯稿》記載,北宋政和三年(1113)在華亭縣(今上海松江區(qū))設置了市舶務,這是上海地區(qū)的第一個海外貿易管理機構即上海海關的起源。
市舶司是我國古代政府管理海上進出境事務,類似現(xiàn)今海關的專職機構。在宋景定末至咸淳初年(1264-1265),上海正式建鎮(zhèn),并在上海設置市舶提舉分司,后來近代、現(xiàn)代上海港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發(fā)展起來的,具體位置相當于今上海市南市區(qū)瀕臨黃浦江一帶。
圖片來源:百度百科
元代上海市舶司
上海鎮(zhèn)剛形成不久,南宋被元朝取代。元世祖忽必烈重視發(fā)展對外貿易,至元十四年(1277)先后在泉州、慶元(今寧波)、上海、澉浦(今海鹽)、廣州、溫州、杭州設立了全國七大著名市舶司。
所以古代上海港的發(fā)展,應該從元代起。
上海古代市舶司對船舶和貨物,建立了比較周密的登記管理制度。元年至元十七年(1280),上海市舶官王楠向政府提出"藩貨雙抽、土貨單抽"稅收政策,政府批準實施。這項"獎出限入"差別關稅政策對保護本國商人的利益起了積極作用。
圖片來源:百度百科
明代上海市舶司
明永樂元年(1403),夏元吉受明成祖委任,疏浚吳淞江,開掘范家浜,形成一條寬闊的新河道--黃浦江,此后地區(qū)經濟發(fā)展較快,但由于明朝實行"海禁"政策限制,對外貿易卻下降。
明洪武元年,在江蘇太倉黃渡(今上海)設立市舶司,對外貿易船只主要在劉家港靠泊,但只設了三年就撤除,改在寧波、泉州、廣州三處設市舶司。
圖片來源:天涯社區(qū)
2. 近代上海海關
海關自主權的喪失
海關自主權喪失鴉片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清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起,清政府先后在英、美、法等國列強的壓力下,被迫簽訂了《海關稅則》,喪失了我國的關稅自主權,半殖民地性質的海關開始形成。
清咸豐四年(1854),上海道臺吳健彰與英、美、法三國領事達成《江海關組織協(xié)定》并組成"江海關關稅管理委員會"。江海關行政管理權喪失,建立了洋關制度,加深了半殖民地海關性質。從1853年起,江海關監(jiān)管的進出口貨值、進出境船舶,均占全國首位,上海成為全國重要通商口岸。
根據(jù)《海關貿易統(tǒng)計》資料,從1866--1869的4年中,全國進出口貨物總值為289937829關平銀兩,上海為190595657關平銀兩,占全國的66%。同期,全國海關共征收稅款36973996關平銀兩,江海關為9649451關平銀兩,占全國的26%。
1911年12月6日,關稅收支保管權落于總稅務司英國人安格聯(lián)手中,半殖民地性質海關完全形成。
海關主權回歸的斗爭
1921年7月,自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后,中國人民要求關稅自主、收回海關主權的斗爭成為黨領導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組成部分。
1927年3月13日,首先成立"海關外班華員俱樂部",1927年4月24日又成立了全國性質的"海關華員聯(lián)合會"。海關華員聯(lián)合會領導全國海關華員進行時間最長、規(guī)模最大、涉及范圍最廣、人數(shù)最多的斗爭。
圖片來源:上海海關官網(wǎng)
3.當代新中國上海海關
1949年5月,解放軍解放上海海關,上海市徐雪寒、賈振之兩代表接管江海關。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江海關結束了恥辱的歷史,由人民掌管的新海關揭開了嶄新的歷史篇章。
1950年2月16日,江海關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海關。同年5月13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任命賈振之為上海海關第一任關長。
改革開放后,上海海關積極相應政策,建制回歸中央、恢復垂直領導體制、支持外貿發(fā)展,參與浦東開發(fā)。
近年來,上海海關監(jiān)管的業(yè)務量以每年20%左右的速度遞增,口岸的年進出口貨值和稅收流量約占全國的1/4,各項主要業(yè)務指標位列全國海關首位。
圖片來源:上海海關官網(wǎng)
新時期的國門守護者
上海作為超大城市和海陸空港齊全的特大型口岸,日均監(jiān)管進出境人員近13萬人次,擁有我國最大的空港口岸,以及亞洲最大的郵輪母港,日均監(jiān)管進出境航空器近800架次,疫情防控工作任務艱巨。
隨著境外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數(shù)持續(xù)多日超過境內,疫情輸入風險持續(xù)加大,上海海關全面動員、盡銳出戰(zhàn),加強疫情防范,堅持出境入境兩手抓,把防止疫情輸入作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,堅決遏制疫情通過口岸傳播擴散,筑牢口岸檢疫防線。
全力保障防控物資快速通關
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(zhàn)打響,“戰(zhàn)備”物資補給是打贏戰(zhàn)役的關鍵因素。
上海海關第一時間在各通關現(xiàn)場設立快速通關專門受理窗口和綠色通道,同時與上海市商務委等部門做好對接,對緊急調撥進口的防控物資實施一批一策,全力做好通關工作。
對于重要醫(yī)療物資,上海海關采用“兩步申報+提前申報”通關模式,飛機落地后貨物就可放行,最大限度地壓縮了通關時間。對于港口口岸的醫(yī)療物資,采用船邊直提,優(yōu)化放行方式,加速捐贈防疫物資通關。
圖片來源:上海海關官網(wǎng)
護航防疫物資生產企業(yè)復產
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形勢嚴峻復雜,口罩、防護服等防控物資各地都緊缺,而隨著防控疫情阻擊戰(zhàn)的打響,上海海關實行“一企一策”精準幫扶,共驗放防疫物資10137批次,累計貨值12.8億元。
龍吳海關按照“特事特辦,一切服從疫情防控需要”工作原則,啟動通關應急保障機制,一對一做好企業(yè)通關應急保障工作,實現(xiàn)“貼身式服務”,各作業(yè)環(huán)節(jié)無縫對接。企業(yè)生產產品從產線下線到貨運出區(qū)實現(xiàn)了零延時、零等待。
奉賢海關實施電子化資料遞交、簡化合格評定方式、開通即到即查等便利措施,保證企業(yè)為復工生產的進口半成品及部件快速通關,迅速投入醫(yī)療器械生產線。
圖片來源:上海海關官網(wǎng)
“白加黑”加速跑助力長三角企業(yè)復工
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形勢嚴峻復雜給產業(yè)及經濟發(fā)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,上海海關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復工復產,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(zhàn)和經濟社會發(fā)展保衛(wèi)戰(zhàn),研究制定了13條促外貿穩(wěn)增長舉措,多措并舉為餐飲、娛樂、住宿企業(yè)減負抗疫,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(qū)實現(xiàn)“白+黑”加速跑,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共計實現(xiàn)復工企業(yè)3099家,復工率達到96.1%。
圖片來源:上海海關官網(wǎng)
嚴防病例從國外“回流”
為嚴格落實海關總署部署要求,上海海關強化口岸與地方聯(lián)防聯(lián)控,對空港口岸所有入境人員實行全面集中管控、封閉管理。
目前,上海海關緊急調配關員支援空港一線,由原編制在崗的500 人增加到1132 人,24 小時不間斷運作。對入境人員實施100% 體溫監(jiān)測、100% 流行病學調查和100%健康申明卡審核。
2020年,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形勢,面對一系列大事、難事、急事,上海海關全關上下迎難而上、奮勇爭先,保障防控物資快速通關,護航防疫物資生產企業(yè)復產,“白加黑”加速跑助力長三角企業(yè)復工,嚴防病例從國外“回流”。開創(chuàng)了上海海關工作新局面,捍衛(wèi)了祖國的東大門,為國家大計“一帶一路”走深走實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本文由中國港口網(wǎng)www.partilhate.com特約
上海海事大學王海龍獨家提供
參考文獻
[1] 張偉紅. 論近代上海海關稅務司制度的建立[J]. 山東社會科學1993(02):68-73.
[2] 劉單忠. 淺析上海海關對國際物流的影響[J]. 物流技術, 2005(5):102-103.
[3]薛曉星. 海關文化的歷史繼承與發(fā)展的思考[J]. 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2(04):5-10.
[4]李健.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海關之一——云梯關[J]. 海關研究2003(2):94-95.
[5]張良柱[1].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海關發(fā)展歷程回顧及啟示[J]. 海關與經貿研究2018 (006):P.16-23.
[6]周熊. 論我國海關的起源和發(fā)展[J].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2001(3):58-63.
[7]熊巍昱. 近代中國海關主權回歸的歷史考察[D]. 湘潭大學, 200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