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西瓜換房,有人大蒜換首付。炙熱盛夏如約而至,對房地產行業(yè)來說,這可能是“最冷”的夏天……
昨夜,港交所發(fā)布公告,從7月11日開始,包括恒大、融創(chuàng)、世茂、佳兆業(yè)、奧園等地產龍頭企業(yè),全部被香港恒生指數以0.0001元的價格剔除,這是港交所系統的最低成交價格,慘烈之狀猶如人間地獄。
禍不單行,港交所前腳一紙公告將恒大、融創(chuàng)等房企踢出恒指,深交所后腳便將這些公司移除深交所的“港股通”。
這也就意味著,恒大、融創(chuàng)、佳兆業(yè)等公告上的房企已再無回天之力,徹底退出這個市場。
真就應了萬科郁亮說的那句,“房地產已經進入了黑鐵時代!”
01
這些房企都不拿地了
曾幾何時,各大房企紛紛較量誰拿地多,誰增長猛,而如今,各家房企不約而同地止住了擴張的腳步,似乎“不退步就是進步”。
先來看一組今年主力拿地房企的數據:
像萬科、綠城這些房企龍頭,今年拿地金額同比下跌均超60%。近9成房企拿地金額同比下跌,放眼聚焦重點22個核心供地城市,50強房企中有一半以上未拿地,除了國企、央企還在拿地榜單上,民企則近乎“隱身”。
比這數據更殘酷的是,截至2022年上半年,211家上市房企中,超8成企業(yè)沒有在22城核心供地城市拿地!
一方面,在“三道紅線”政策之下,不少房企難以融資。另一方面,房地產行業(yè)的信心受到重創(chuàng),民企拿地能力也難以在短期內恢復,與其“復出”試水,倒不如先靜觀其變。
房企的日子真可謂是,誰也不比誰好過!
02
分裂與矛盾
房企,開始大撤退
2022年上半年房企的銷售業(yè)績已經出爐,可以看出,即便是行業(yè)龍頭,業(yè)績也不好看,同比去年的銷售額收縮近50%。
種種現象都表明,房子賣不動了!
沒人買房,房企回款困難,現金流就會變得緊張,自然也就沒錢去拿地。疫情之下,通脹、失業(yè)、斷供、法拍、企業(yè)破產等一系列市場連鎖消極反應,購房者恐難以承擔高額房價,也就不敢隨意買房。
最分裂,最矛盾的景象,正發(fā)生在中國房地產身上。
每一步調整,都像在渡劫;每一步選擇,都伴隨著陣痛。
房企,開始大撤退了。
位于上海大虹橋的申虹路,全長雖不足3公里,卻被稱為“房企宇宙中心”。
曾經的巔峰之時,融信、正榮、新力等十多家房企總部落子于此,實現了身家翻番,完成千億目標。
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(xù)收緊,房企開始撤離大虹橋!據不完全統計,僅2022年上半年,已有約10家房企將總部遷出上海,遷出速度遠超當年房企的遷入速度。
集體撤退,或因為債務危機,亦或是規(guī)模收縮。不可否認的是,曾經賺得盆缽滿體的房地產輝煌時代結束了……
03
潮水退去
回歸價值本身
無論是房企業(yè)績下滑,還是房企大撤離,都在傳遞著一個信息:
全國樓市仍處于低迷時期。
對于房企來說,購房者是房企周轉最重要的一環(huán),購房者如果沒有調動起來的話,房企回款困難,依舊影響著房企的現金流。事實上,多數房企手上并不寬裕,現金流依然是十分緊張。
與此同時,也有房企在自救。比如大蒜、小麥、西瓜換房子,但爭議的聲音很大,估計很快就會被取消。
于房企而言,既不能輕易降價,不降價又賣不出去,進退兩難。
如果說,全球房地產市場急轉直下的外因與經濟整體低迷、疫情等原因有關,但真正的內因卻是支撐房地產發(fā)展的城市、產業(yè)、人口這些供應與需求都走到了從普漲到分化的新階段。
在過去幾年,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一直保持著“只漲不跌”,房地產行業(yè)也成為拉動經濟發(fā)展的主要動力之一。如今,房地產市場的浪潮也跟隨著供需關系的改變逐漸退去……
▲ 中國和美國不同收入組的住房擁有率
數據來源:《中國金融》2019年中國城鎮(zhèn)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
據央行發(fā)布的《2019年中國城鎮(zhèn)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》顯示:我國城鎮(zhèn)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.0%,戶均擁有住房1.5套。
另外有數據顯示,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,住房空置率已達15%,有的省份甚至達到30%,都遠遠高于國際5%的空置率標準。
這些都說明,我們開始進入一個不缺房子的時代,甚至出現房屋過剩。
雖然,北上廣深等一線和南京、杭州等新一線城市因為人口聚集和流入,住房依然供不應求。不可否認的是,隨著人口增長緩慢、老齡化日益嚴重,我國的住房供應與需求結構已經在發(fā)生根本性的轉變。
曾經熱火朝天,如今低迷不振。潮水退去,房地產行業(yè)也在努力實現價值回歸:回歸到契合城市人口與經濟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實際,回歸到“房住不炒”的本質根源。
有的房企在“山頂”,有的房企在“躺平”,還有的房企卻在“煉獄”,不管怎么樣,最終,都要回歸城市人間。最后,真心希望這個行業(yè)的下半年,能夠溫暖一點。
素材參考來源:功夫財經、大胡子說房、華商韜略、房地產總裁俱樂部、新浪財經等